读《专注力》

本书作者埃伦•兰格(Ellen Langer)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书中的经典心理学实验经很多畅销书的作者引用。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中引用了著名的“复印机实验”来说明人们下意识的顺从反应;“商界教皇”汤姆•彼得斯《追求卓越(个人成长版)》借助本书篇首的“养老院实验”来说明个人责任对于企业成功和个人寿命的关系;谈判专家凯瑟琳•凯利•里尔登在《谈判的力量》里采用本书实例来说明专注力之于生命的重要性;
书中讲的专注力是一种思维,不是某一种方法论。它不是让你专注于某一领域、或者某一事业的老生长谈,而是用了五十多个心理学的有趣实验与研究教你一种有效的思维让你面对浮躁喧嚣时,不被物欲所困扰;面对寂寞时,不被空虚所俘获;面对诱惑时,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判断;面对工作压力或者缺乏创意时,能调动所有心智化解矛盾;面对年龄增长时,能抗拒对老年的恐惧。。。
当你专注于某一问题时,你会发现专注力的威力所在,它能孕育出巨大的觉察力与思考力,能发现思维的乐趣和控制自身的力量。专注力应该时一种生活方式,它让人另辟蹊径地处理琐事、更有创意的工作,活得更加丰富多彩,这些最终将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快乐和健康。一旦你对你的生活和成就感感到不那么满意,并且需要指引,可能是因为你对生活缺乏专注力。
在《思考,快与慢》一书讲述了人的大脑有两个系统来处理我们日常的事务,一个快系统、一个慢系统。快系统依据已经形成的经验和习惯来处理问题,高效且速度快,不够经常容易出错。慢系统决策时更多的是依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仔细分析之后才做出决策,速度慢,但不容易出错。《专注力》一书中提醒我们多让我们的慢系统来做决策,让我们更多的专注于事务的过程而非结果。久而久之会提高我们的思考力,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专注于过程而非结果。记得前不久跟一个60后的老板聊天,他说他给员工的目标是“百万不是梦”,很多员工对这个目标都不屑。相反,他不看好的一个目标“快乐工作”,却得到了员工的一致认可。在社会评价标准如此功利的情况下,发财几乎是所有梦想的最终结果,没有钱别人不会认可你的成功。随着90后这一群体逐渐成为工作的主力,我相信享受过程之美会成为他们的座右铭。
本文作者:潘德成
本文链接:https://www.pandecheng.com/articles/201811/78.html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3.0 CN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你想和作者深入探讨一下,请添加作者个人微信,添加请备注“博客读者”